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8-02 来源:网络
(专访上财韩景倜:上海应重点培育与引进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
金融科技,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较早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
这些在数据分析结论上也有着直观体现。在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29)”中,上海在金融科技方面排名第二,仅次于纽约,较前期排名上升1名。
业内的共识在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就必然要建设金融科技中心。随着技术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与的逐步成熟,金融机构转型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未来金融的发展,更需要和新兴技术的结合,因此建设金融科技中心,是上海金融业转型改革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上海积极布局,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一方面,大力推进金融科技核心技术研发应用;另一方面,坚持创新与安全并重,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逐步扩容;再者,吸引一批金融科技公司落户,除了传统的持牌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外,还包括支付宝、平安壹账通等企业,此外还成立了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通过平台优势为企业发展赋能。
如当今,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该如何朝着金融科技中心前进?未来发展的重心在于哪里?金融科技应用有哪些想象空间可扩展的场景与模式?高校又将如何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韩景倜。他认为,上海未来应培育与引进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实施金融科技人才战略;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核心城市的合作交流。
建设金融科技中心需从三方面发力
在韩景倜看来,金融科技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最新的源动力与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科技服务于传统的金融行业,提升传统金融业务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流程优化。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作为主体可以实现培训、转化大批量中小金融机构,实现科技共享,提升金融机构整体服务效能,实现普惠金融。需要厘清的是金融的本质是科技所不能替代的。
不过目前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仍面临挑战。韩景倜分析称,首先是高端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群体尚未形成。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对金融科技人才有着强烈需求,并且对于高端复合型的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高端复合型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上金融科技人才缺口逐步扩大。
其次是,上海缺乏大型金融科技类企业的示范效应不够显著。“一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会对同行业其他企业产生深刻影响力、号召力,能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对于金融科技产业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更需要龙头企业带领发展,在上海发展金融科技产业历程中,现阶段缺少该行业的大型企业提供者。”韩景倜说道。
再者是,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尚不完备。金融科技类企业的自我监管与监管部门的监管无法一一对接,需要靠监管系统来实现。尽管目前上海正在尝试从国家层面赋予的金融监管模式与手段,包括开展“监管沙盒”等,但随着上海金融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不断落地实施,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日益突出。
基于此,韩景倜表示可从三方面发力建设上海金融科技中心。一是培育与引进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实施金融科技人才战略。比如,可以“政、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促进企业与上海众多高校学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培育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时,加强金融科技专项人才服务,采取一些优惠待遇政策,吸引大量金融科技复合型专业人才在上海集聚发展,整合市场资源,建立重点金融科技企业人才服务体系。
另外,在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方面,上海应当从金融科技风险监管发力,先行先试,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规范制度,让金融科技在法规体系约束下健康有序发展。
还需一提的是,上海也需加强与国内外核心城市的合作交流。就国内而言,上海可联动浙江、江苏等地发挥金融科技区位优势,加大金融科技交流,使得两者错位发展,达到协同互补效应;就国外而言,上海可进一步加大和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例如纽约、旧金山、新加坡等城市中心。通过借鉴比较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上海可丰富金融科技发展措施,促进金融科技应用转化。
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优势与不足
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科技人才的耕耘,正所谓得人者兴,作为高校从业者,韩景倜也发表了他对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看法。
谈及优势,他认为,上海是全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国内范围来看,应届人才保有量很大;上海金融机构密集,传统金融体量巨大,金融就业前景广阔,有利于吸引大批长三角以外乃至外国的人才聚集;上海科技创新力量很强,应用场景充分,有利于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科技人才。
据悉,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就起步较早,其联合中国高等教育财经分会,结合财大特色开展了诸多探索性活动,为金融科技人才的输出提供了一定支持。
比如,在课程建设方面,财大针对学校特色开设了一系列金融科技课程,并且2020年获批了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区块链金融》,也是唯一一个区块链相关课程;在机构设置方面,下设金融科技研究院,开展金融科技相关科研活动,培养金融科技人才;金融科技研究院还联合金融学院、上海市软件中心以及申万宏源于2019年申请并获批了上海金融智能工程技术中心。
不过,上海也存在不足之处。韩景倜表示,上海科技企业的活力尚未充分激发,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发展综合实力;上海人才竞争激烈,配套生活资源紧缺。比如,虽然上海已在住房制度、户籍制度以及其他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加强改革探索,但目前仍未完全解决问题,下一步还需联动企业,为在人才培育和引进创造更好的配套环境配套方面仍需做深入探讨。
他进一步总结称,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应具备系统性思维,因为金融是一个系统,金融科技是一种利用科技赋能金融的一种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性思维的建立可以帮助金融从业者客观、理性看待事物的发展,冷静分析面临的困境与风险,洞悉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还需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以及一定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机编程能力,以更好得做出决策行为。
金融科技想象空间巨大
整体来看,韩景倜强调,当前科技发展的力量在金融领域仅仅是初见端倪,智能手机、左边二维码右边、人民币数字化试点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只是开始。在未来十年内,市场不仅需要关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需要关注在金融、经济、商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比如,基于区块链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就是重要一环。区块链作为可追溯的价值网络,可以用来传递信任,未来围绕区块链将会展开大量金融科技应用。此前财大就发布了全球首款操作系统级区块链服务(TDOS)2.0版本,可用于包括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票据流转等在内的多场景应用。
另外,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服务也值得关注。金融行业是较早开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之一,其已经在智能客服、远程身份认证、智能化运维、智能投顾、智能理赔、反欺诈与智能风控、网点机器人服务等场景中进行应用。
而随着金融服务的丰富,相应的监管体系也需升级。韩景倜称,未来的监管系统可能是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监管系统,即以区块链构建信任网络,实现数据上链,不可更改,随时溯源;同时,金融科技应坚持持牌经营,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等方式和持牌金融机构合作参与金融科技的创新。
另外,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合规管控好新技术创新应用带来的隐患,确保创新不偏离规范;坚持权益保护,建立健全与金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资金支配权、信息安全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