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 疑难处理
栏目:深圳入户资讯 人气:0 发表时间:2023-03-20 来源:网络
(钱途未卜,深圳“落户”最高奖励1500万?)
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寒冬”这个词可能已经听腻了。
过去一年,资管新规令人沉默、一波三折的创投税新政,募资难上加难等等,“寒冬”冷的彻底。但与此同时,也有期待。12月21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在深圳新落户的股权投资机构有机会一次性得到最高达1500万元的奖励。可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私募股权向前发展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信息来源:
大潮依旧,个人投资者如何乘风向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一样,随便投投都能赚钱。
⊥1110⊥倍变5倍,3年间中美差距缩短一半
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经历了近百年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中国自“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起,近40年时间,私募股权经历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权市场。尽管我们的起跑时间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但随着国内私募股权的成熟,中美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根据SEC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私募基金行业统计报告》,截止2017年底,美国的私募股权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57.78万亿元,而中国的私募基金规模仅为11.1万亿。美国是中国5倍还不止。
5倍的数字乍一看很吓人,但是我们再看2014年的数据,美国的管理规模曾是中国的10倍之高,可以说是甩出了一条街。然而仅3年间,我们就将差距缩短了一半。(数据来源:
差距的缩小原因很多,除了政策等因素外,随着蔚来汽车、饿了么、美团、周黑鸭等新兴企业成功IPO,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也受到更多投资人的认可。新经济环境下,股权投资也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投资未来的重要选择,未来将大有可为。
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也是马太效应的由来。
马太效应如果放在私募股权投资上看,会表现为资金向优质项目倾斜,头部效应明显。根据投中数据,2017年,我国排名前三的VC机构的管理规模相当于后面40家GP的总和。(数据来源:
这一点也体现在美国私募基金上面,截止2017年年底,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我国有187家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股基金管理人;而根据SEC公布的报告,美国管理PE基金资产超过20亿美元与管理对冲基金资产超过15亿美元的基金总和约800家。
注:大型对冲基金顾问:拥有至少15亿美元在管对冲基金资产的顾问。
合格对冲基金:由大型对冲基金顾问管理的净资产价值在该顾问最近的完整会计季度之前的会计季度的任何月份的最后一日达到至少5亿美元(单独或与任何联接基金、平行基金、和/或相关的平行管理账户合计)的对冲基金。
第4章私募股权基金:由大型私募股权基金顾问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虽然总数是我们的1/7左右,但管理规模却领先中国私募基金近7倍,单个私募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为中国的33倍。(数据来源:
在私募巨头方面,中美对比起来也是相形见绌。比如,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美国某知名集团管理的资产总值为4496亿美元。而中国私募截至2018年9月底,管理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私募共235家,千亿级别的私募少之又少。其中原因离不开美国私募基金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大量私募基金的爆发,但是只有做得好的活了下来,最后变成头部的规模都比较大,并且伴随着是数量的减小。(数据来源:
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差距,也会意识到基于马太效应下的优胜劣汰,最终能够保持长赢记录的只是少数。
这两年国内私募行业在持续洗牌,泥沙俱下。资金向头部私募集中趋势明显,中小私募要么有特色要么有能力,否则都在持续淘汰行列。2018年新增的登记私募股权基金数量出现大幅回落,其中4月-5月下降幅度达到了53.13%。然而发行规模却在不断扩大,4月的私募发行规模为51.5亿元,5月的发行规模达到了73.59亿元。(数据来源:
资本寒冬下头部企业纷纷报团取暖,在众多GP渐渐退去的同时,“王者”愈加凸显。
多如春笋、快如井喷的私募股权行业,国内光登记记录中有管理规模的就有家(截止2017年底),而这里面有7080家管理人是管理规模在10亿以下。这类小规模私募基金发1只产品通常需要耗时4个月以上,搞不好就很容易募资失败,再加上动辄上千万的运营成本,使得如果管理规模达不到10亿,基金就会存在较大的亏损风险。并且有业内人士称“很多小基金由于规模小,只是为了投资某一个项目,投完也就直接Close了”(数据来源:《2017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及12月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月报》;
小基金的崛起之路在资本寒冬下异常艰难。
不仅如此,在新监管政策出台之前,宽松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低门槛的准入,也使得私募基金行业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何进行投资?光有一颗勇敢的心是不够的。
美国居民早就形成了将金融资产交给专业机构打理的理念。参考美国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经验,相比机构LP,个人LP投资份额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受到挤压。根据SEC发布的报告中来看,美国现在的投资者构成中已经形成以机构为主的结构,个人LP占比已经从2014年的13.9%下降到了2017年的9.8%。(数据来源:SEC报告;
国内的投资者构成也逐渐向机构倾斜。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显示,2014到2017三年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上整体LP数量增幅达66%,远超个人LP数量25%的增幅。(数据来源:
过去的股权投资市场中,虽然中国高净值个人投资者人数居高不下,但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品类产品相比,锁定期比较长,投资风险也相对较高,个人投资者很难进行把控,也很难与专业的机构LP同台PK。
攀登喜马拉雅的天梯——私募股权母基金(FOF)
个人投资者投资私募股权好比攀登喜马拉雅,只有少数人有机会登顶,但母基金(FOF)作为投资人攀登股权投资珠峰的专业向导,能够帮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峰顶巍峨。
美国FOF基金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截止2017年底为止,美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中,私募基金是最大的私募基金投资者,FOF也是美国私募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FOF在美国能够大力发展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风险较低、稳定性较高的特点,适合投资人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具体说明:
FOF相比单一基金,可以更好的进行风险分散。根据EuropeanInvestmentFund的研究显示,如果投资母基金,本金损失平均不到1%;如果投单支基金,损失率24%左右;如果只是投资单一项目,平均损失将达到40%。”
(数据来源:
_ERfy8jVIlifwoia2xEqrCsLQI6uiLepnFv7-ztoZJiuBkWDBZnREKzQtJNZPaYl&wd=&eqid=
f55e845bc2b0330)
优秀的基金由于机会稀缺,个人投资者很难接触到并且进入。
业绩出色的私募股权基金往往会获得超额认购,因此,一般投资者很难获得出色的投资机会,而母基金通常会与私募股权基金保持良好的长期关系,因此有机会帮助投资者投资于这些出色的私募股权基金。
FOF管理人通过投后管理能不断的与子基金保持联系和沟通,必要时还能“雪中送炭”,而个人投资者只能观望。私募股权投资往往容易出现被投项目偏离原本投资目标等情况,而有经验的管理人通过投后管理,能够在危机时出面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或调整发展方向。根据BCG分析,股权投资回报中,通过经营业绩改善而占到的回报贡献率接近50%,管理增值已成为了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随着资管新规出台、监管趋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海外顶尖私募管理人开始进军中国、以及创投子基金税负骤增消息“阴晴不定”等不确定性的出现,行业处于一种过山车的状态,母基金管理人也要比以往更加审慎,更具韧性。
在应对起伏不定的市场变幻、拥抱新经济的大潮中,个人投资者也需要更加深度的思考。如何把握好投资机遇,使得自己的资金能够保值增值?专业的投资机构是帮助个人投资者“把脉”的有效工具,也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母基金作为投资人捕捉头部企业,登顶“珠峰”的天梯,是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帮助投资人乘风向上,激流勇进的更好选择。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